教学质量信息
教学质量信息
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
日期:2021-11-01 14:19:53  发布人:admin 

一、完善工作体系,落实工作责任制

继续实施好院系两级“一把手工程”和“学院领导包系系领导包专业、教师包学生”的三包责任体系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落实联系工作责任制,深入到基层,对所联系就业工作的关键节点、重点环节、困难专业和特殊学生群体进行指导、帮扶和督促。各系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包专业、教师包学生”的工作机制,各系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就业工作职责,各毕业班辅导员主动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就业,落实好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教师“双指导制”。教师在指导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同时,要承担起毕业生就业指导职责。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,各司其职,抓好落实,确保就业工作实效。其他职能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,主动承担就业工作任务,至少为毕业生提供一次就业服务。

开拓就业领域,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 

1加强辽宁区域的市场开拓,主动融入辽宁“一带五基地”建设、“五大区域发展战略”“乡村振兴战略”等重大发展战略,通过举办大型双选会、专场招聘会、线上招聘等系列活动,大力开辟省内就业市场,确保毕业生在辽就业率稳中有升探索校企联合培养,实现“双赢”之路。开展校企联合培养、订单培养,开辟毕业生就业新市场,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。借力政府人才机构,达成合作之路。加强与各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联系,搭建各类合作平台,在资源共享、人才招聘和就业服务等领域加强合作,拓宽就业信息来源渠道,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。立足国家战略性就业政策,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,围绕“一带一路”、雄安新区建设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,积极收集就业岗位信息,引导广大毕业生到国家战略开拓领域就业。

2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。一是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《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积极宣传解读基层就业政策,鼓励毕业生参加“三支一扶”“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”等基层就业项目,切实发挥好政策和基层就业项目的作用。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和典型宣传。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就业创业工作的全过程,引导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发展和辽宁振兴紧密结合起来。要积极挖掘基层就业创业的典型,加大宣传力度,激发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热情,引导更多毕业生扎根基层。  

3拓展新兴业态就业空间,发掘就业新动能。积极跟踪平台经济、众包经济、共享经济、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趋势,结合学科专业特色,主动对接新兴业态的人才需求,引导毕业生适应新就业形态、新用工方式,促进毕业生实现多元化就业。

4积极开展征兵宣传工作,重点动员和鼓励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。积极营造爱国强军的校园文化氛围,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,密切配合兵役机关,为大学生参军入伍开辟绿色通道。

5充分发挥学院科研资源,促进毕业生就业。充分利用学校科研资源,鼓励和支持实习生、应届毕业生参与到在研项目研究。在研项目鼓励吸纳应届毕业生参与。  

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,提升毕业生自主创业水平

1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全体学生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,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、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。搭建创新创业活动、创新创业项目、创新创业竞赛、创新创业孵化递进式的创新创业实践载体,营造创新创业文化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、实践能力和奋斗精神。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,支持学生创新创业,允许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毕业答辩。  

2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。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,在基地组织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学生构建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、训练、成果孵化活动,鼓励教师科研团队带毕业生入驻基地,丰富创新创业项目库、导师库,制定相应的培训体系,促进应届毕业生入驻基地,同时入驻基地学生项目享受国家相应孵化政策。抓好项目的“选、育、孵”的流程,引入国内优质资源共建基地,多渠道筹措资金,支持大学生创业。

强化服务保障,着力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

1健全就业精准服务体系。完善“互联网+就业”的工作模式,通过“云就业”平台建设,实现学校、毕业生、用人单位精准互联、精准对接。进一步加强就业管理服务平台精细化建设,完善就业信息网和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,每年发布就业岗位数量不低于毕业生人数的1.5倍,不断扩大辐射作用和影响力。要进一步发挥校园招聘市场的主体作用,组织分层次、分地域、分行业的校园招聘活动,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。    

2健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。要把职业规划教育、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,对低年级学生着重进行职业生涯启蒙,对高年级学生要围绕学生毕业去向“政”“企”“学”“创”四个方向,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,着重提升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。  

3进一步加强实训培训基地建设。学院实训培训基地和各系要结合自身特点,主动对接行业企业需求,对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实训和培训,切实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,打通人才培养与就业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
4完善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机制。要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、少数民族、身体残疾等毕业生建立精准帮扶台账,通过开展个性化辅导、岗位推荐、发放求职补贴、设立公益性岗位等方式,确保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。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实施就业创业兜底帮扶政策,确保全部就业。同时,根据实际情况,逐步扩大帮扶范围,使我们的扶贫帮困工作向纵深发展。

5切实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。就业处和各系要加强校园招聘管理,严禁发布性别、民族、院校、学习方式(全日制和非全日制)等歧视性信息,严格审核用人单位资质、工作岗位信息,严密防范招聘陷阱、就业欺诈、“培训贷”、传销等不法行为。要进一步普及就业创业有关法律法规知识,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。加强对毕业生的诚信教育和企业的信用管理,做到诚信签约、诚实履约。

6加强就业创业教师队伍建设。建立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机制,结合教师培训,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,鼓励指导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。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教师队伍的职业化、专业化建设。

7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。实时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,对就业数据进行统计、分析,找出毕业生就业规律,科学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,为学校人才培养与专业调整提供有效参考。学校要加快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、人才培养联动机制,要根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,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。  

8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。健全毕业生就业核查机制,重点核查就业统计数据,挤出水分。同时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,主要核查各系各项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否落实到位。就业处、教务处、学生处、组织部、团委、各系等部门要密切配合,做好毕业生相关手续和材料的整理和转递工作,做到简便、快捷、高效、有序。

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,引领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

1加强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。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,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,引导广大毕业生到新疆、西藏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要从辽宁全面振兴、全方位振兴的大局出发,积极宣传“一带五基地”建设、“五大区域发展战略”“乡村振兴战略”,展现辽宁振兴发展美好前景。教育毕业生树立服务辽宁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。

2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,引导毕业生就业多元化。引导和鼓励毕业生专升本、报考公务员和出国留学深造。各系要提前宣传,制定激励政策,对报考学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,指导学生填报志愿,培训面试技巧,提高录取率。要做好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的咨询、培训和推荐工作,为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提供信息与途径。  

3大力宣传辽宁各地市人才政策。通过校园网、公众号等平台,大力宣传解读辽宁各地市吸纳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,

引导毕业生投身辽宁经济社会发展,为辽宁振兴贡献聪明才智。